培训目标
为对管理处的餐饮服务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种技能,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职”的员工队伍和“复合型”人才。
培训方式
(1)岗前培训:上岗前对管理处全体管理和服务员工进行为期15天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了解合作单位的规划设计、设施设备、食堂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管理与服务的要求与方法,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合作单位食堂特定的规节制度、服务意识和技能,并组织严格的考试,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岗。
(2)以老带新:上岗后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以老带新的现场培训。如有需要可临时抽调本公司其他管理处部分管理骨干和专业能手到合作单位食堂一边协助起步工作的开展,一边培训新员工,使新员工在实践中体会和巩固服务意识和技能。
(3)岗内培训:我司目前普遍实行40+1岗内培训机制,即每周40小时的工作+1小时的业务培训,具体为:
餐厅员工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每季一次书面考试。
全体管理和服务员工每半年安排一次岗位技能培训班,由公司本部专业员工任教。每半年组织一次岗位技能比武,选拔培训一批技术能手。厨师参加特种岗位培训和专业考核。
(4)执行办班培训:由我公司组织专家及有经验的专业员工作为师资举办相关专业培训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水平。
(5)外送培训:主要是选派骨干员工到参加各项专业技能培训,为全脱产形式。
(6)参观学习: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定期组织中层管理员工、基层业务骨干到管理的相类似及其他国内知名公司食堂参观学习,开拓视野。
(7)专题研讨会:组织管理员工就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典型案例举行专题研讨,总结探讨出较好的管理途径。
(8)岗位轮训:主要是通过不同岗位管理员工的双向交流,培养一专多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9)鼓励自学: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岗位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知识,倡导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不断提高员工自身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
培训类型
(1)新进员工培训:由食堂经理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主要内容有:
①合作单位管理目标、管理规节制度、员工工作职责及物、材、②设备管理要求。
③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职业道德规范。
④饮食管理基础知识、岗位基本技能。
(2)基层作业员工培训:主要由主管员工利用会议、面谈等机会向所属员工施行,或参加管理处及公司组织的各类专题培训,主要内容有:
①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之间、员工与管理处之间及管理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态度倾向于管理目标的达成。
②新知识、新观念与新技术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管理服务水准。
③晋级前的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拟晋升员工信心和适应力。
(3)管理员工的培训:主要由食堂经理负责或参加公司组织的各专题培训或选派外单位培训,选修大专院校有关课程等。主要内容有:
①从基层工作做起,现场积累经验,培养团队意识。
②食堂管理运作程序的熟悉及充分了解。
③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或改善管理工作建议。
④以考代训,健全物业管理知识题库,定期不定期进行工作考核。
⑤岗位轮训,对一些能力较高、有发展潜力的人,适当调动工作,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习多种工作经验和技能。
培训周期
培训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循环往复的工作。如图所示:
培训后的跟查及评核工作
(1)员工经过培训后,组织培训的员工要进行跟查,即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中进行检查,该员工是否按培训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对不按要求做的员工进行督导和指正。
(2)培训结束后需进行现场考核及评核工作,现场考核分为实操和书面考核两种形式;评核工作是在员工工作一段时期后,由培训组织者检查员工受训前与受训后的工作状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员工直接上司、管理处经理或公司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作或思想情况,并作为评核培训成绩的依据。